阅读下列材料。 一方面是在一些工作中仍然有右倾保守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是在最近一个时期在有些工作中又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倾向,有些事情做得太急了,有...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一方面是在一些工作中仍然有右倾保守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是在最近一个时期在有些工作中又发生了急躁冒进的倾向,有些事情做得太急了,有些计划订得太高了,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可能性。……就农村工作来说,全国农业纲要四十条本来是要在五年、七年和十年内分别加以实现的,但有些同志因为心急图快,企图在两三年内即把事情全部做好。 ——《人民日报》1956年6月20日社论 湖北红安县土质贫瘠,生产条件不好,今年平均亩产也达到843斤,比1952年增长了一倍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量增产的地区,有的是十分贫瘠的,在那里能够提早十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指标,那么条件与它们相同或者比它们好的地方,难道反而不能做到吗?有些人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是符合于客观规律的。 一《人民日报》1957年11月13日社论 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八大的第二次会议。……武断地认为1956年下半年的反冒进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马鞍形”。即1956年的高潮,1957年的低潮(实际上并不是低潮),1958年更大的高潮;对反冒进负有责任的周恩来、陈云等领导人在会上作了检讨。……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这样,第二个五年计划一开始就抛开了八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建议》,转上了大跃进的道路。……农业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五年、三年以至一二年达到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党在指导经济建设上的方针。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党在指导农业生产的方针上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 (3)据材料三,指出八大二次会议是如何总结八大以来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的?这导致了什么结果?
选项
答案
解析 (1)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重点在反对当时出现的冒进倾向。影响:为党的八大制定经济建设方针作了准备。 (2)变化在于由反冒进到反对保守,提出提早十年实现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的指标。 (3)总结:认为八大制定的反冒进方针导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低潮,1957年提出的高指标推动了经济建设高潮的出现。影响:第二个五年计划抛开了八大制定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使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288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