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的方法有()。A.类比分析法B.图形叠置法C.生态机理分析法D.列表清单法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适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预测的方法有()。 A.类比分析法 B.图形叠置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列表清单法
选项
答案 ABCD
解析 生态现状调查法 A.1 资料收集法 即收集现有的能反映生态现状或生态背景的资料,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从时间上可分为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从收集行业类别上可分为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从资料性质上可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划、规定、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生态调查材料等。使用资料收集法时,应保证资料的现实性,引用资料必须建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 A.2 现场勘查法 现场勘查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 A.3 专家和公众咨询法 专家和公众咨询法是对现场勘查的有益补充。通过咨询有关专家,收集评价工作范围内的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的意见,发现现场踏勘中遗漏的生态问题。专家和公众咨询应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同步开展。 A.4 生态监测法 当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和公众咨询提供的数据无法满足评级的定量需要,或项目可能产生潜在的或长期积累效应时,可考虑选用生态监察法。生态监测应根据监测因子的生态特点和干扰活动的特点确定监测位置和频次,有代表性的布点。生态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态监测规范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调查,必要时需现场采样、实验室测定。 A.5 遥感调查法 当涉及区域范围较大或主导生态因子的空间等级尺度较大,通过人力踏勘较为困难或难以完成评价时,可采用遥感调查法。遥感调查过程中必须辅助必要的现场勘查工作。 推荐的生态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 C.1 列表清单法 列表清单法是Little等人与1971年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针对性强。 a)方法 列表清单法的基本做法是,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由此分析开发建设活动的生态影响。 b)应用 1)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 2)进行生态保护措施的筛选; 3)进行物种或栖息地重要性或优先度比选。 C.2 图形叠置法 图形叠置法,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信息叠合到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变化的方向和程度。本方法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简单明了。 图形叠置法有两种基本制作手段:指标法和3S叠图法。 a)指标法 1)确定评价区域范围; 2)进行生态调查,收集评价工作范围与周边地区自然环境、动植物等的信息,同事收集社会经济和环境污染及环境质量信息; 3)进行影响识别并筛选拟评价因子,其中包括识别和分析主要生态问题; 4)研究拟评价生态系统或生态因子的地域分异特点与规律,对拟评价的生态系统、生态因子或生态问题建立表征其特征性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定性分析或定量方法对指标赋值或分级,再一句指标值进行区域划分; 5)将上述区划信息绘制在生态图上。 b)3S叠图法 1)选用地形图,或正式出版的地理地图,或经过精校正的遥感影像作为工作底图,底图范围应略大于评价工作范围; 2)在底图上描绘主要生态因子信息,如植被覆盖、动物分布、河流水系、土地利用和特别保护目标等; 3)进行影响识别与筛选评价因子; 4)运用3S技术,分析评价因子的不同影响兴致、类型和程度; 5)将影响因子图和底图叠加,得到生态影响评价图。 c)图形叠置法应用 1)主要用于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和影响评价; 2)用于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特大型建设项目评价中,如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新能源基地建设、矿业开发项目等; 3)用于土地利用开发和农业开发中。 C.3 生态机理分析法 生态机理分析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的工作步骤如下: 调查环境背景现在和收集工程组成和建设等有关资料; a)调查植物和动物分布,动物栖息地和迁徙路线; b)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植物或动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描述其分布特点、结构特征和演化等级; c)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及重要经济、历史、景观和科研价值的物种; d)监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 e)根据项目建成后的环境(水、气、土和生命组分)变化,对照无开发项目条件下动物、植物或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项目对动物和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影响,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评价过程中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生物模拟实验,如环境条件、生物习性模拟试验、生物毒理学试验、实地种植或放养试验等;或进行数学模拟,如种群增长模型的应用。 该方法需与生物学、地理学、水文学、数学及其他多学科合作评价,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 C.4 景观生态学法 景观生态学法是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一定时段内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状况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景观生态学对生态质量状况的评判时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空间结构分析,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当匹配的,且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共生性也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 空间结构分析基于景观是高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系统,是一个清晰的和可度量的单位。景观有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其中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因此,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中药内容。判定基质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基质的判定多借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 决定某一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又是,也称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 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 Do=0.5*[0.5*(Rd+Rf)+Lp]*100% 上述分析同时反映自然组分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数量和分布,因此能较准确地表达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分析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 a)生物恢复力分析:分析景观基本元素的再生能力或高亚稳定性元素能否占主导地位。 b)异质性分析:基质为绿地时 ,由于异质化程度高的基质很容易维护他的基质地位,从而达到增强景观稳定性的作用。 c)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分析动、植物物种能否持久保持能量流、养分流,分析物种流可否顺利地从一种景观元素迁移到另一种元素,从而增强共生性。 d)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分析景观组织与周边生境的交流渠道是否畅通。开放性强的尽管组织可以增强抵抗力和恢复力。景观生态学方法即可以用于生态现状评价也可以用于生态变化预测,目前是国内外生态影响评价学术领域中较先进的方法。 C.5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 指数法是利用同度量因素的相对值来表面因素变化状况的方法,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定的评价方法,指数法同样可将其拓展而用于生态影响评价中。指数法简明扼要,且符合人们所熟悉的环境污染影响评价思路,但论难之点在于需明确建立表征生态质量的标准体系,且难以赋权和准确定量。综合指数法是从确定同度量因素出发,把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变成能够同度量的方法。 a)单因子指数法 选定合适的评价标准,采集拟评价项目去的现状资料。可进行生态因子现状评价:例如以同类型立地调减的森林植被覆盖率为标准,可评价项目建设区的植被覆盖现状情况;亦可进行生态因子的预测评价:如以评价区现状植被盖度为评价标准,可评价建设项目建成后植被盖度的变化率。 b)综合指数法 1)分析研究评价的生态因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2)建立表征各生态因子特性的指标体系; 3)确定评价标准; 4)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将评价的环境因子的现状值(开发建设活动前)与预测值(开发建设活动后)转换为统一的无量纲的环境质量指标。用1~0表示优劣(“1”表示最佳的、顶级的、原始或人类干预甚少的生态状况,“0”表示最差的,极度破坏的、几乎无生物性的生态状况)由此计算出开发建设活动前后环境因子质量的变化值: 5)根据各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赋予权重; 6)将各因子的变化值综合,提出综合影响评价值。 即△E=∑(Ehi-Eqi)*Wi (C.1) 式中: △E——开发建设活动日前后生态质量变化值; Ehi——开发建设活动后i因子的质量指标; Eqi——开发建设活动前i印章的额质量指标; Wi ——i因子的权值。 c)指数法应用 1)可用于生态因子单因子质量评价; 2)可用于生态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 3)可用于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d)说明 建立评价函数曲线须根据标准规定的指标值确定缺陷的上、下限。对于空气和水这些已有明确质量标准的因子,可直接用不同级别的标准值做上、下限;对于无明确标准的生态因子,须根据评价目的、评价要求和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值,再确定上、下限。 C.6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价方法,一般有生态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类比和生态问题类比等。 a)方法 根据已有的开发艰涩活动(项目、工程)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项目、工程)可能产生的影响。选择好类比对象(类比项目)是进行类比分析或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该法成败的关键。 类比对象的选择条件是:工程性质、工艺和规模与拟建项目基本相当,生态因子(地理、地址、气候、生物因素等)相似,项目建成已有一定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类比对象确定后,则需选择和确定类比因子及指标,并对类比对象开展调查与评价,再分析拟建项目与类比对象的差异。根据类比对象与拟建项目的比较,做出类比分析结论。 b)应用 1)进行生态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2)以原始生态系统作为参照,可评价目标生态系统的质量; 3)进行生态影响的定性分析与评价; 4)进行某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 5)预测生态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趋势及其危害; 6)确定环保目标和寻求最有效、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 C.7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具体步骤包括:限定问题、确定目标、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提出备选方案和评价标准、备选方案评估和提出最可行方案。 系统分析法因其能妥善的解决一些多目标动态性问题,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在进行区域开发或解决优化方案选择问题是,系统分析法显示出其他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在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中使用系统分析的具体方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排序法、系统动力学、灰色关联等方法,这些方法原则上都适用于生态影响评价。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可查阅有关书刊。 C.8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 生物多样性评价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的历史变迁、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方法,评价目的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272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