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老师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欣赏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背景音乐的舞蹈视频作为导入部分,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乐曲的情绪,教学环节首先欣赏、学...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某位老师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欣赏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背景音乐的舞蹈视频作为导入部分,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乐曲的情绪,教学环节首先欣赏、学唱音乐主题,通过学唱音乐主题,有表情地表现乐曲的主题。然后播放整首乐曲,整体感受乐曲的艺术形象,老师为了讲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越剧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听越剧片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学生刚开始讨论,老师就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最后欣赏、对比《长亭惜别》《哭灵》片段。最后时间安排得不够,学生学到的知识点也很少。 要求: (1)对案例做出自己的判断。 (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 (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
选项
答案
解析 (1)这是一个问题案例。 (2)本案例是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为教学内容,但是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教学时间不够,而且欣赏内容的很多知识点没有凸显出来,刚开始选择欣赏、学唱爱情音乐主题,这一环节很不错,学生能在静和动中表现音乐。但是全曲的演奏时间至少有25分钟,整首欣赏达不到教学目的,不符合学情,老师在活动环节中让学生讨论的内容太宽泛,给定讨论的时间太短,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为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在“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联结,而不是盲目地听。 (3)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正确地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提倡挖掘学生的听辨能力,但要把“听”的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出来,根据时间的安排选择合适的欣赏内容,设置的问题应具体化、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的探讨交流,激发学习的动力。

相关内容:老师,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堂教学,背景,舞蹈,视频,部分,形象,展示了,乐曲,情绪,教学,环节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369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