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承建一座碾压式混凝土坝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A公司施工时,未选用柱状浇筑法,而是采用通仓薄层浇筑。事件2:碾压施工时,为了...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A公司承建一座碾压式混凝土坝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A公司施工时,未选用柱状浇筑法,而是采用通仓薄层浇筑。 事件2:碾压施工时,为了减少混凝土分离,卸料落差控制在1m左右。 事件3:施工阶段,有一天,室外风力达六级,监理单位对高处作业进行了停工处理。 问题1:事件1中,A公司选用的方式是否正确,原因? 问题2:简述碾压式混凝土坝的施工特点。 问题3:事件2中,方法是否正确,简述卸料、平仓、碾压的质量要求与控制措施。 问题4:事件3中,监理做法是否正确,原因? 问题5: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选项
答案
解析 1:正确,碾压混凝土坝不采用传统的柱状浇筑法,而采用通仓薄层浇筑。这样,可增加散热效果,取消冷却水管,减少模板工程量,简化仓面作业,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通仓浇筑要求尽量减少坝内孔洞,不设纵缝,坝段间的横缝用切缝机切割,以尽量增大仓面面积,减少仓面作业的干扰。 2: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主要特点有:采用干贫混凝土;大量掺加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采用通仓薄层浇筑;同时要采取温度控制和表面防裂措施。 3:正确,卸料、平仓、碾压的质量要求与控制措施是: 1.要避免层间间歇时间太长,防止冷缝发生。 2.防止骨料分离和拌合料过干。 3.为了减少混凝土分离,卸料落差不应大于2m,堆料高不大于1.5m。 4.入仓混凝土及时摊铺和碾压。相对压实度是评价碾压混凝土压实质量的指标,对于建筑物的外部混凝土相对压实度不得小于98%,对于内部混凝土相对压实度不得小于97%。 5.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结合部的压实控制,无论采用“先碾压后常态”还是“先常态后碾压”或两种混凝土同步入仓,都必须对两种混凝土结合部重新碾压。由于两种料的初凝时间相差可达4h,除应注意接缝面外,还应防止常态混凝土水平层面出现冷缝。应对常态混凝土掺高效缓凝剂,使两种材料初凝时间接近,同处于塑性状态,保持层面同步上升,以保证结合部的质量。 6.每一碾压层至少在6个不同地点,每2小时至少检测一次。压实密度可采用核子水分密度仪、谐波密实度计和加速度计等方法检测,目前较多采用挖坑填砂法和核子水分密度仪法进行检测。 4:正确,遇有六级及以上的大风,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5: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1.高处作业下方或附近有煤气、烟尘及其他有害气体,应采取排除或隔离等措施,否则不得施工。2.高处作业前,应检查排架、脚手板、通道、马道、梯子和防护设施,符合安全要求方可作业。高处作业使用的脚手架平台,应铺设固定脚手板,临空边缘应设高度不低于2m的防护栏杆。3.在坝顶、陡坡、屋顶、悬崖、杆塔、吊桥、脚手架以及其他危险边沿进行悬空高处作业时,临空面应搭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4.安全网应随着建筑物升髙而提高,安全网距离工作面的最大高度不超过3m。安全网搭设外侧比内侧高0.5m,长面拉直拴牢在固定的架子或固定环上。5.在带电体附近进行高处作业时,距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规定,如遇特殊情况,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6.在2m以下高度进行工作时,可使用牢固的梯子、高凳或设置临时小平台,禁止站在不牢固的物件(如箱子、铁桶、砖堆等物)上进行工作。7.从事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带。高处作业的下方,应设置警戒线或隔离防护棚等安全措施。8.上下脚手架、攀登高层构筑物,应走斜马道或梯子,不得沿绳、立杆或栏杆攀爬。9.高处作业时,不得坐在平台、孔洞、井口边缘,不得骑坐在脚手架栏杆、躺在脚手板上或安全网内休息,不得站在栏杆外的探头板上工作和凭借栏杆起吊物件。10.特殊高处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并有与地面联系信号或可靠的通信装置。11.在石棉瓦、木板条等轻型或简易结构上施工及进行修补、拆装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止滑倒、踩空或因材料折断而坠落的防护措施。12.高处作业周围的沟道、孔洞井口等,应用固定盖板盖牢或设围栏。13.遇有六级及以上的大风,禁止从事高处作业。14.进行三级、特级、悬空高处作业时,应事先制订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应向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340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