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网际互联协议”使得人们可以连接任意两台计算机,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因特网——在全球蔓延开来。20世纪90年代,随着“超文本传输协议...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20世纪80年代,“网际互联协议”使得人们可以连接任意两台计算机,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因特网——在全球蔓延开来。20世纪90年代,随着“超文本传输协议”的出现,人们可以链接任意两个文件,这样,一个庞大的在线图书馆兼大卖场般的万维网在因特网上迅速形成。到了今天,新的协议又出现了,它就是“网格协议”。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恩?福斯特说:“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福斯特和南加州大学信息学院的卡尔?克塞曼是网格计算领域的先驱者,他们主张网格计算类似于电网,而且需要有一个协议来支持。这种协议是实现网格计算的基本条件,因为它能够保证异构系统工作起来像单一的系统那样协调,能够使家庭和公司的计算机有能力进入到网络中寻找和调用资源而________。他们与其他人一起开发了Globus Toolkit这种能在各种平台上运行的网格计算软件,并使之成为实际上的网格计算标准,也就是网格协议。 根据原文意思,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入文中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一项是( )。 A. 不在乎与对方的计算机是否连接 B. 不在乎对方的计算机位于何处 C. 不在乎对方的资源是否在线 D. 不在乎对方是否签署了网格协议
选项
答案 B
解析 解题指导: 第二段开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伊思?福斯特说:“人类正在迈向一个新的未来,计算机资源的实际位置已不再重要。”这也是本段的中心句。故答案为B。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346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