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破解农技人才慌 【热点背景】 “招不来学农的大学生,好不容易招到一个,还留不住。”在采访中,不少农业干部和涉农企业向记者反映“招人难...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面试热点:破解农技人才慌 【热点背景】 “招不来学农的大学生,好不容易招到一个,还留不住。”在采访中,不少农业干部和涉农企业向记者反映“招人难”问题突出。 一名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招聘学农的大学生,即使开出每月6000元的高薪,也没人愿意来。”为了合作社的发展,他只能聘请县农技推广中心的两个退休人员作为技术指导,自己也不得不时常抽出时间到农业院校进修。 “一些农科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来乡镇工作。即使来了,三五年后也会想办法离开。”一名县级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4年多前,当地农业局签了一个委培生,结果该学生毕业后直接毁约,付了违约金去了大城市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北方的两所高校学农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数占比接近50%,仅有不足10%的毕业生愿意在小城镇和乡村就业。 与此同时,不少乡镇农技出现了人才“缺口”。记者从南方一个省的兽医局了解到,全省乡镇动物防疫站共有8000多个编制,但实际在岗的不到7500人。 【模拟题目】 当前农科毕业生不愿去田间地头,“学农不务农”现象突出,导致乡镇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招人难”“留人难”。同时,一些中专生、大专生被涉农岗位拒之门外,进一步加剧乡村振兴面临的“农技人才荒”。对此,你怎么看?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概括话题,给出评价。农技人才慌掣肘乡村振兴,需综合施策及时扭转这种局面。 二、多角度分析。 1、影响:农技人才慌不利于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农不务农也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农科生发挥自身专长实现个人价值。 2、原因: (1)地域偏、待遇差,基层涉农行业人才吸引力不强。从事农业基本上只能去基层部门和中小型农企,工作地点多在农村,工资待遇不高、晋升空间有限。 (2)定编制、卡学历,中职农校学生服务基层通道不畅。中职农校的课程设置和未来的岗位是对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完全能胜任农技推广工作,但现在不少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大中专生难以拿到“入场券”。 (3)理论多、实践少,部分农科学生“下地”底气不足。部分农科院校专业培养与农业生产实践“两张皮”,让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技术岗位,也让不少农企和基层农业部门对应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存疑。 3、提出对策建议。 (1)学生要“下地”。农业院校与地方协作,为学生创造深入农村的机会。高校可以在一些农产品的主产区建立农业产业试验示范站,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土壤”,为基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农民可“上学”。通过重点培养种养大户、返乡创业青年、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等,打造农村的“土专家”。通过实践与课堂、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课程程,所学内容有种养技术、农村电商、农村法律基础等课程。

相关内容:面试,热点,人才,背景,学农,大学生,农业,干部,涉农,企业,记者,招人难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526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