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于2009年完成环评审批,2013年建成试运行,现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该高速公路主线全长95km.双向四车道,其中KI段(K0-...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于2009年完成环评审批,2013年建成试运行,现拟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该高速公路主线全长95km.双向四车道,其中KI段(K0-K62)长62m,位于平原微丘区,设计车速100km/h,路基宽度26m;KII段(K60-K95),长33km,位于山岭重丘区,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24.5m,公路在K75建设1座300m的大桥跨越青龙河,在K87-K94建1座7km的特长隧道,隧道在K90设罝1个通风井(衬砌后竖井直径6m,井深280m),竖井采用自上而下方式开拕,从井口出渣,井口至已有二级公路建设3-5km施工便道。2014年和2020年设计车流里为KI段8000pcu(标淮车/辆)/d,14000pcu/d、KII段7000pcu/d,12000pcu/d。 环评报告书中记载的公路沿线基本情况概述为:公路KI段以农业植被为主,KII段以山区林地植被为主:青龙河水环境功能为III类,桥下5km处为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边界:特长隧道穿越的山体植被覆盖度较高,隧道出口(K94)附近有河溪和水田:公路沿线200m范围内共有29个声环境敏感点,全部为村庄。声环境影响评价表明:在2020年设计车流里条件下,有10个村庄劣环境质量超标,应采取声屏障措施:位于公路K33的M村庄距离公路路肩90m,预测省环境质里达标,不设罝声屏降。 环评报告批复文件提出:应进一步优化线路设计方案,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采取措施减缓隧道施工排水对农田的影响,对山顶植被实施生态监测;对预测声环境质虽超标的村庄采取声屏障等措施:跨越桥梁段应采取防范车辆事故泄漏措施。 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表明:试运行阶段车流量KI段6500pcu/d,KII段4500pcu/d:为减少土石方开挖和植被破坏,改移KS2-K85约3km路段线位,最大改移距离330m,声环境敏感点由2个增至4个,其中新增P村距离公路路肩90m:特长隧道施工期间产生的涌水量较环评预测水量显著增加;根据图纸,跨越青龙河桥己设罝桥而事故水收集管道,按照环评要求在河岸基岩上设罝了200m3事故应急池,事故应急池底板高程95m,桥址处设计洪水水位90m,制订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配备了事故应急设施。 验收调査单位制定噪声验收监测计划时,认为P村和M村距公路路肩距离一致,可以类比M村监测结果,不需要开展P村噪声验收监测。
选项 1、指出K82-K85改线路段验收调査是需要了解的声环境敏感点信息。(5) 2、采用M村庄的监测数据类比P村庄噪声影响的做法是否正确?列举理由。(4) 3、指出特长隧道排水对植被影响调査应重点关注的内容。(7) 4、说明青龙河桥事故应急池验收现场调査的主要内容。(4)
答案
解析 1.原有2个敏感点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原因(0.5):4个敏感点人口数,建筑物的结构、朝向、层数:与线路之间位罝关系、距离、地形高差、植被覆盖。(0.5) 敏感点所处的功能区(0.5),声环境质量现状(0.5),现状是否满足功能区要求。 施工期对声环境敏感点采取了那些噪声防治措施,是否有效。(0.5):施工期声环境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状况,是否满足相应功能区划要求。(0.5) 运行期针对声环境敏感点,环评文件及批复文件要求采取的声屏障等噪声防治措施姑否落实,是否有效。(1分):其他管理措施、管理部门意见是否落实及其有效性。(0.5分) 声环境敏感点对项目施工期、运营期噪声影响、采取措施等公众意见,是否有环境问题投诉。(0.5分) 2.不正确。(1分) 理由: M村位于KI段,P村位于KII段,两段道路路基高度不同,不同时段车速、车流量不同(1分),使线声源源强不同(1分),不具备类比声源条件。 M村位于KI段,P村位于KII段,两个村庄与道路之间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条件不同,使噪声袞减规律不同(1分),不具备类比条件。 3.(1)对洞顶山体植被影响调查:(4分) 调查排水量变化原因、实际排水量大小。排水去向。实际排水量情况下导致水位下降、水量减少变化情况。(1分) 调查植被种类、数量、根须发育深度、覆盖率、生物量:土壤结构、肥力水分、植被发育受控的土壤含水性。(0.5分) 调查施工期减少地下涌水的措施是否落实,及其效果。(0.5分) 调查对植被影响程度和范围是否和环评结论一致。(1分) 生态监测措施是否落实、及其有效性。(1分) (2)对水田影响调査:(3分) 调查实际排水量大小,排水去向,是否排入到水田。(1分) 农田面积、农作物种类、产量。土壤结构成分、肥力。(0.5分) 验证排水对农田影响程度和范围是否和环评结论一致。(0.5分) 减缓排水对农田的影响的措施是否落实及其有效性。(1分) 4.应急池落实情况:调查位罝、体积、高程进否满足环评及批复文件要求:进否防渗及其效果:(2分) 应急池落实效果:管路与应急池之间连接情况,切换阀门设罝情况。(2分)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332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