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某山区一级公路,全长215.23km,路堑边坡高陡,边坡高度多在15~40m, 最大高度60m以上,岩质边坡坡度多在70以上,土质边坡...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背景资料: 某山区一级公路,全长215.23km,路堑边坡高陡,边坡高度多在15~40m, 最大高度60m以上,岩质边坡坡度多在70以上,土质边坡坡度多在40以上。 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岩层产状复杂多变,岩体十分破碎且风化严重, 风化深度可达数十米。形成厚度大于20m的残积层。残积物颗粒为松散的砂泥质结构 。沿线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700mm以上。 该公路石方工程2383万m3,施工时采用大爆破,施工质量不高, 施工后期坡顶残留物、危岩和浮石未彻底清理。路堤填筑时考虑石料较多, 强度较大,适当加陡坡度但严格按照设计宽度填筑碾压。2003年11月通车至今, 该路发生大量路基边坡病害,大量高边坡路段出现密集的鸡爪状纵向水沟, 中下部冲刷成直径1~5m,深5~7m的落水洞,上下落水洞相连,坡面支离破碎。 其中K26+500~K26+650路段右侧边坡顶部厚约10m的残积层在雨后顺坡向下坍滑, 越过下挡墙淤埋侧沟,部分淤埋路面影响行车安全。 问题: 1.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属于路基边坡常见的哪两种病害? 请从施工角度分析造成这两种病害的原因。 2.请分析路堤填筑方法是否正确。 3.针对上述病害提出可能的治理措施(两种)。
选项
答案
解析 1.边坡冲沟和边坡坍塌。施工时采用大爆破,使原本条件很差的边坡岩体松动开裂, 抗冲刷能力下降,加上残积层松动而发生冲沟;施工后期坡顶残留物、 危岩和浮石未彻底清理造成坍塌。 2.不正确。边坡坡度不能变陡,填筑时应适当增加宽度(约0.5m)并进行压实。 3.清理边坡后,植树、植草或采用砌石(混凝土)块防护等防护加固措施。

猜你喜欢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题库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tikuer.com

页面耗时0.0421秒, 内存占用1.04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