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

作者: rant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1).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疑问,就问:“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甲老师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吗?”我还想再问,老师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点嘲笑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无端的怀疑。我上了中学以后,就很少提问了。(2).下面是阅读课《灰姑娘》的一个片断。 在课堂上,乙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回答。她所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大家纷纷打开课本,开始认真地阅读,过了一会,一个孩子高高举起手说:“老师,我发现了错误。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这就是错误。”“太棒了!”老师示意他坐下后,对全班同学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要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频频点头。问题:请从学生观、教师观的角度,分析这两位教师的教育行为。
选项
答案
解析 此案例中的甲、乙两位教师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个体差异;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一中的甲老师对学生的疑问持嘲讽的口吻,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对于爱发问的学生甲教师也未能关注到个体差异,导致学生最终不爱提问。这都是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理念背道而驰的。而材料二中的乙教师面临类似的学生时,却能够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好的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提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材料一中的甲教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典型,对于学生的提问不以为然,并且没有做到尊重学生。这样的教师不仅会使师生关系紧张,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像材料二中额乙教师,把课堂放给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此外,乙教师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之后,还对集体进行了德育教育。可以看出,乙老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与信心,她和学生之间形成了朋友关系,是共同学习的伙伴关系,这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所提倡的。由此可见,乙老师的教学方法优于甲老师,而乙老师的教学方法同样也是我们年轻教师值得学习的。
发表评论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